作為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大宗商品,銅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而傳統上,銅行業的世界級巨頭,不是位于西方發達國家,就是位于全球銅礦儲量豐富的地區。據統計,2017年的全球前十大銅業巨頭,竟然沒有一家中國企業。
作為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大宗商品,銅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而傳統上,銅行業的世界級巨頭,不是位于西方發達國家,就是位于全球銅礦儲量豐富的地區。據統計,2017年的全球前十大銅業巨頭,竟然沒有一家中國企業。
然而正如野百合也有春天一樣,中國銅企的雄心無可阻擋:就在12月9日,中國的江西銅業(江銅)宣布擬以11.159億美元收購PIM Cupric Holdings Limited(PCH)100%股權,而PCH目前持有加拿大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第一量子礦業,簡稱FQM)18 %的已發行股份,收購完成后,江銅將間接成為FQM第一大股東,而后者位列全球十大銅企之一。
之所以能夠大手筆收購,源于江銅的財大氣粗:2019年前三季度,江銅營收1712億元,為江西上市公司營收之首;凈利潤也高達20.65億元,同比增長0.99%,說明業務穩步增長。無愧于有色“三駕馬車”之一的稱號(另兩家分別是福建的紫金礦業和央企中國鋁業)。
和人們對金屬企業固有印象的“塵土滿天飛”不同,江銅是現在逐漸成為一家科技驅動型企業,并且以其國內第一的PCB工藝,在5G的浪潮中,為“新智造”出力。下面,我們就來講江銅的故事。
1
江銅的發展史:40年的改革開放史
中國是世界上銅礦較多的國家之一??偙S袃α裤~6243萬噸,居世界第7位。探明儲量中富銅礦占35%,但銅礦在全國各地的分布并不均勻,其中江西銅儲量位居全國榜首,占20.8%。
從唐宋年間開始,江西就有濕法煉銅的記載,為現代煉銅業的基礎。1958年就成立的德興銅礦。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
到了1979年,改革的春風吹遍華夏大地,全國人民摩拳擦掌,爭取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然而,“十年浩劫”余威尚存,各行各業一片混亂,百廢待興,選擇幾個“試驗田”作為樣本,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
而采礦行業,成為當仁不讓的選擇,背后其實很容易想明白: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根本沒有本錢,也沒有能力玩轉復雜的“高科技”、金融衍生品,而采礦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只要挖礦、冶煉,就可以換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采礦行業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點行業。而銅作為有色金屬中的“王牌”,自然成為發展重中之重。
1979年的中國,銅產量匱乏,三分之一依賴進口,每年耗費大量外匯。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中央決定投資40億元人民幣,引進全球先進裝置,在江西建設現代化銅業基地——這一數字,約占到當年全國財政的4%,足見重視程度。江銅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現代銅業的搖籃”。隸屬江西省委和冶金部(現已撤銷)雙重領導。
在政策的鼓舞下,無數來自各地的銅業精英,匯聚江銅,開啟了篳路藍縷的創業時代。到了1984年底,永平銅礦建成投產,這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萬噸級產能銅礦山。
一年后的1985年底,在江銅的貴溪冶煉廠,引進自芬蘭的“閃速煉銅系統”順利貫通,產出第一爐銅水,成為中國銅業走向現代化的標志性事件。
所謂的“閃速熔煉”,是上世紀40年代國際上開始流行的一種冶煉技術,1949年4月20日,閃速熔煉工藝在芬蘭的Harjavalta銅冶煉廠首次工業化運行。其優勢在于,將原先的兩步煉銅工藝簡化成一步,進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時至今日,閃速熔煉技術依舊是目前國際主流技術之一。而該技術在貴溪冶煉廠的成功應用,一舉縮短中國銅工業與世界銅工業20年的差距,也證明了江銅的目標之高——建設之初,對標的就是全世界一流的銅企。
引進只是第一步,之后需要做的,是消化吸收,才能真正掌握先進的技術。多年來,江銅探索出一整套“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輸出”的發展模式,形成世界領先的冶煉技術和礦山開發技術,有效推動企業保持較高成長性。
在江銅等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帶動下,中國銅工業突飛猛進。與改革開放同齡的江銅,已成為中國銅工業的領跑者和有色金屬行業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其中,采選能力全國最大,銅冶煉能力躋身世界前三,銅加工綜合生產能力全國第一,并已于2008年整體上市。
數據,也許更能說明問題。就在本月初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江銅黨委副書記汪波自豪地宣布:
江銅集團已連續七年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榜單,2019年的排名為第358位。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2306億元、完成利稅76億元,生產陰極銅146萬噸,約占中國陰極銅年產量的七分之一。
【圖】2014年以來,江銅的業務穩步增長(圖片來源:中原證券)
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江銅并沒有陶醉,而是敏銳感覺到了生存發展的“瓶頸”:雖然常規產品已經做到極致,但高端產品依然和世界一流水平有差距。例如,5G時代的物資——銅箔,就是江銅正在發力的對象。
2
銅箔全國第一,
正在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眾所周知,由于銅具備很強的延展性(僅次于金和鉑),在基礎金屬中排名第一,因而可以被加工成很薄的銅箔。而銅箔,是5G時代的基礎原料之一。
銅箔按照制造工藝可以分為壓延銅箔和電解銅箔兩類,按照應用領域,電解銅箔可以分為鋰電銅箔(7-20微米)、標準銅箔(12-70微米)、超厚銅箔(105-420微米),其中鋰電銅箔主要應用于鋰電池負極,標準銅箔和超厚銅箔主要用于不同功率的PCB板。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當今電子信息產業高速發展中,銅箔被稱為電子信號與電力傳輸、溝通的“神經網絡”。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汽車電子智能化/自動化等行業的迅速發展,未來銅箔顯然市場前景廣闊。
雖然市場的邏輯很確定,但要想分一杯羹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無序擴張,目前國內的銅箔處于供過于求狀態:據最新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銅箔總產能為46.39萬噸,超出需求約8.4萬噸,銅箔市場產能過剩的局面已經形成。
雖然總量過剩,但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2018年全年PCB銅箔產能新增較少(約1萬噸),比原預計的少約1.4萬噸。鋰電銅箔2018年新增產能約6萬噸,比原預計的少約3萬噸。新增產能少于預期,表明行業正在被“寒冬”籠罩。
不管怎么說,在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不管那一家企業,如果總是生產“大路貨”,而沒有自己獨家的拳頭產品的話,那么必然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而敏銳意識到這一點的江銅,一開始就志存高遠,向行業的最高端進軍。2014年4月,江銅的銅箔公司從加工事業部分離獨立經營以來,就確定了分兩步實現“以持續提升產品質量來促進客戶結構不斷升級”的戰略目標。
銅箔公司歷經2年時間的努力,于2016年實現了產品結構升級,擺脫了中低端產品定位,走出了CCL市場同質化競爭的“紅海”困境;其后,繼續通過2年時間的質量提升,于2018年,確立了以中高端PCB客戶為主要客戶群的有利局面。
江銅是如何進入高端市場的呢:舉一個例子:為取得進入汽車類印制電路行業高端客戶的資格證,2016年,銅箔公司就開始導入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IATF16949并獲得成功,進一步拓寬了高端客戶群體。2010年-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年均增速保持在5.7%。
目前,銅箔公司以穩定的產品質量在PCB行業內獲得了替代進口產品的首選供應商地位,并處于國內銅箔PCB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行業地位,部分優質客戶在特殊厚度、特殊基重、特殊技術要求的產品上完全依賴江銅銅箔。
在將質量做到極致的同時,江銅還對傳統的工廠管理模式進行了“暴風驟雨”式的變革,被工信部列為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承接單位之一,唱響了中國銅工業智能化發展的最強音。
以江銅的貴溪冶煉廠為例,攜手海康威視,建立起存儲、應用、管理和相關業務流程為一體的綜合平臺。該平臺集生產管控、治安防范、消防預知、交通治理、環保監測于一體,并延伸出“安防、交通、生產、消防、環?!蔽宕笾悄軕谩?/p>
這樣看來,江銅在國內無論是主業——煉銅,還是工廠管理水平,都做到了極致。但是接下來又面臨著新的問題:江銅股份現有的礦床其實已經到了生命期的后半期了,說白點就是增量在減少了!向海外并購,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
3
控股全球銅礦巨頭FQM,
江銅意欲何為?
江銅控股FQM已經成為定局,現在的問題在于,首先,江銅的收購是如何進行的?第二,收購能為江銅帶來什么好處?
眾所周知,FQM是全球銅礦巨頭之一,合計控制了全球約4925萬噸的銅礦資源。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目前,全球銅礦儲量共約7億噸。FQM合計控制的銅礦資源,約占全球銅礦總儲量的7.04%。
FQM 2019年產銅同比由降轉升,前三季度同比增5萬噸,主要是下半年巴拿馬Cobre項目的建成投產:預計該礦山下半年銅產量占比將超過80%。從2023年開始擴大生產,完成建設規劃后,FQM將成為年產量超過85萬噸的銅礦商。
但也正是因為該項目,造成了第一量子債臺高筑。截止到3季度末,FQM的凈負債高達76億美元,同比增加了24%。并且,在產量增長的同時,企業的市值并沒有同步增長:過去5年,該公司市值縮水一半。
而今年以來,圍繞第一量子的收購傳聞更是不斷:就在江銅收購之前,FQM已與力拓商討開發旗下La Granja(秘魯最大的未開發銅礦之一)銅礦開采項目。該礦預計年產量為50萬噸,可使用壽命達到40年。而這次江銅的動作,也引發了市場“攪局”的猜想。
傳言歸傳言,從歷次公告來看,這次對第一量子旗下集團的收購,江銅其實是“早有預謀”:
第一步先通過境外設立的參股子公司PIM設立的殼公司PCH,在二級市場悄悄收購股票達到9.2%,然后再收購600萬股突破10%,并向市場公告,之后再通過二級市場收購,或行使認購權的方式進一步增持至接近20%。今天終于實現對殼公司的直接收購。
并且從收購過程中可以看出來,這其中很可能有默契存在:PIM的另外兩家股東長三月資本和Dragon GP應當與江銅達成了某種默契,否則一旦收購不被批準,PIM可能會蒙受巨大損失。
現在到了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收購PIM?江銅在公告里是這樣說的:
(1)助力本公司資源國際化。通過本次交易,本公司將成為FQM單一最大同行業投資人股東。FQM控制的銅礦儲量豐富,預計未來將產生較強的現金流,本公司通過持股享有相應FQM銅礦資源權益及預計未來現金分紅,符合本公司資源國際化戰略;
(2)今后有望助力兩家公司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與價值提升。FQM擁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在礦山項目建設及運營上具有豐富經驗,本公司及FQM均持有可以擴大生產規模以及待開發的銅礦項目,存在未來在項目開發層面的合作預期;融合兩家公司在管理、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發揮協同作用,提升項目盈利水平。
拋開這些官樣文章,正如前文所言,現在的江銅需要“買買買”以擴充實力,而FQM的股價持續低迷,且銅價依舊在低位盤整,因而從這個角度看,正是入手的大好時機。至于江銅下一步會采取何種措施,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觀察。
【圖】2014年至今,銅價幾起幾落,目前在相對低位盤整(圖片來源:文華財經)
收購FQM,只是江銅的一個新起點。早在2019年初,江銅就已經開展了“三年創新倍增”計劃,力爭在做中國最大銅企的基礎上,成為一家真正的世界銅業巨頭:
到2021年,江銅集團要力爭實現銷售收入翻番、保有資源儲量翻番,成為全球最大的銅冶企業和銅加工企業,力爭利稅破百億,銷售收入躋身世界礦業前五......
進擊的江銅,一定能夠實現這些宏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