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左翼政黨聯盟候選人加夫列爾·博里奇獲得55.18%的票數,成為智利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而博里奇的上臺則意味著全球銅礦供應格局將發生變動。
智利作為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供應量占全球的28.5%,其中智利和秘魯供應合計占近四成。
不僅如此,智利還是全球鋰礦儲量最大的國家,鋰礦產量占全球產量的22%。
增加礦業稅收、限制采礦活動
在執政理念方面,博里奇主張改變智利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提高社會福利,改革富人和采礦業稅制,以及廢除私人養老金制度。
選舉前,博里奇曾公開表示礦產資源私有化是“歷史性的錯誤”,主張提高礦產開采特權使用費,增加礦產企業稅負。
除此之外,博里奇注重環保,支持冰川保護法案。該法案限制礦企在冰川以及冰緣區的采礦活動。
上周日,博里奇發言表示,他希望環境監管可以發揮巨大作用,不想要更多的高污染地區,不想要破壞國家環境、破壞社區的項目。
銅、鋰產量影響幾何?
博里奇的政策主張無疑給智利采礦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提高稅收將增加礦生產商的負擔,使得采礦成本上升進而抑制產量。
礦稅改革可能會使智利四分之一的銅產量面臨風險。礦產開采特權使用費的收取將基于產出而不是利潤,當銅價超過每磅4美元時,稅率可能會升至75%。
而該國約有14座大型銅礦的生產成本超過每磅2.50美元,有了特許權使用費之后,成本提高,許多銅礦可能會被迫關閉。
今年以來價格飛漲的鋰也將受到嚴重影響,Boric曾批評私有化,并希望建立一家國有鋰企業。智利最大的鋰礦生產商SQM就曾被收歸國有,SQM在右派執政期間私有化以來,左派政府聲討不斷。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天齊鋰業耗資40億美元收購SQM 25.86%的股權,為其第二大股東。
稅收改革對鋰產量超過5萬噸的企業按照礦產值征收3%的權益金,該項收入用于礦區所在地區的環境保護。
智利礦業商會主席Manuel Viera表示,許多等級較低的業務將被淘汰,這會破壞就業,新稅改會逐步推進。
礦業開采行業協會主席Diego Hernández認為,上周日的選舉結果可能會導致一段時間的“投資荒”。銅和鋰的供應將放緩,以滿足預期的需求增長。
博里奇選舉勝出后,市場反應劇烈。周一,智利股市與外匯價格齊跌,智利基準股指收盤下跌6.2%。礦業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其中智利的鋰礦商Albemarle下跌7%,SQM大跌14%。
此外,今年以來,銅價大幅上漲,一度漲破10000美元關口,銅礦供需缺口的不斷拉大對銅價上漲形成支撐。目前,倫銅價格升至9521.9美元,智利銅礦產量受限或進一步推高銅價。

新能源汽車浪潮爆發,電池材料鋰需求出現較大缺口,今年金屬鋰價格從1月4日48.5萬元/噸漲至10月9日87萬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