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BC金屬網編譯本周銅市的劇烈波動已將交易者載入史冊。隨著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庫存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即時交割合約的價格飆升至每噸三個月交割合約1,000多美元的創紀錄溢價——這是供應緊縮的標志。該交易所的回應是發起調查并實施緊急規則。
雖然在本月的供應緊縮中沒有任何不當行為的跡象,但當市場供應過剩或供應不足時,LME有著豐富的價格劇烈波動的歷史。事實上,它是一種與交易所本身一樣古老的遺產。
秘密集團
LME的第一個拐角始于1887年,距該交易所成立僅十年。它由法國最大的黃銅制造商SocieteIndustrielleetCommercialedesMetaux的負責人PierreSecretan領導,他成立了一個旨在壟斷銅市場的財團。他購買了金屬庫存,并與世界上所有主要的銅礦簽訂了合同,最終控制了世界80%的供應。價格翻了一倍多。但高價導致產量增加,Secretan無法再為他需要購買的大量銅提供資金,以將價格保持在高企的水平。銅價暴跌,給Secretan和他的銀行家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
錫危機
1985年,LME面臨另一種危機:金屬供過于求。根據一項涉及22個國家的協議,國際錫業委員會在LME買賣錫,以維持價格穩定。但在1985年10月24日上午,ITC倒閉了:它無法繼續支撐價格,并且在其義務的重壓下違約。由于市場上出現“世界末日”的警告,LME暫停了錫交易。它僅在四年后,即1989年恢復。
馬克·里奇
從1991年開始,MarcRich+Co試圖壟斷鋅市場。該交易公司與兩家大型鋅生產商一起購買了超過90%的LME鋅庫存,并成功將價格推高至兩年高位。但隨后LME進行了干預,限制了現貨溢價,并允許任何持有空頭頭寸的人推遲交割。不久之后,價格開始下跌。MarcRich+Co最終損失了1.72億美元,這場危機促使Rich退出了他創立的公司(后來成為嘉能可公司)。
百分之五先生
在19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里,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的交易員YasuoHamanaka被稱為“先生”。5%”,因為他在世界銅市場的份額。他在LME建立了大量頭寸,推高了價格。但隨著1996年價格下跌,他對市場的明顯掌控開始瓦解。當他的全部交易情況變得清晰后,有消息披露,他隱瞞了住友所說的20多億美元的未經授權交易損失。濱中被判處八年徒刑。LME的回應是,為了避免未來的市場拐點,規則發生了劇烈變化:它引入了“借貸指導”,迫使任何擁有大量頭寸的交易者將其借貸給其他市場參與者。
沒有鎳
2006年8月,在庫存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點且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之后,LME干預了鎳市場。這一次沒有任何貿易商對這一舉動負責,而是由于中國的強勁需求和加拿大一家主要礦山的罷工。LME的回應是對鎳價的現貨溢價施加上限。“這些都是特殊情況,”當時的LME首席執行官西蒙·希爾(SimonHeale)當時告訴彭博社。“這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