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花旗最新的分析模型以及對250個礦山項目的預測和評估,花旗認為碳中和很可能帶來新一輪牛市,由此刺激的消費需求將在未來5到10年超過供應,屆時將需要創紀錄水平的廢銅彌補該缺口。
該機構估計,未來5到10年,隨著“廢銅需求”增加,在牛市行情下(可能性35%),將漲至每噸12000美元,而在基礎市場行情下(可能性50%),銅將漲至每噸9000美元。
短期內,在未來3至6個月內,花旗預計市場需求走弱將使銅價下降10%至每噸8200美元,但同時提供強勁的長期買入機會。
脫碳的關鍵驅動因素
花旗發現,在向可再生能源轉變、運輸電氣化以及碳捕獲和儲存轉變的過程中,整個金屬行業可以在2050年之前實現《巴黎協定》要求的大部分脫碳目標。
基于當前技術,花旗指出到2050年,不管是在緩慢電氣化還是在快速電氣化場景中,大部分時間里金屬行業相關的排放量很可能低于0。
花旗通過計算使用量權重、體積權重和價值權重評估金屬在脫碳中的重要性。就銅而言,在快速電氣化中,以上三種權重分別是6%、8%和28%,表明銅是脫碳的關鍵驅動因素。
廢銅需求框架
考慮到精煉銅的供需平衡分析存在極大的“誤差邊際”,加上銅價波動與庫存緊張指標(比如便利收益率)的大幅變動不存在聯系,因此花旗引入一個新框架——“廢銅需求”。
花旗表示“廢銅需求”與銅價有強烈的歷史相關性。“廢銅需求”可以解釋過去20年銅價的大部分走勢,預測過去21年中16年的價格走勢。其他年份價格變動的情況可歸因于廢銅供應、邊際成本變化和投機等其他因素。
花旗使用脫碳和非脫碳相關的不同行情假設來評估銅的需求。基礎市場對應的是巴黎氣候大會全球氣溫上升2度的目標,牛市則對應的是全球氣溫上升1.5度的目標。
脫碳將長期支撐消費 銅需求將遠超供應
在花旗假設的基礎市場中,未來10年,銅消費將實現2.7%的年增速,其中70%將來自脫碳相關的產業。未來10年,來自發電、電動汽車和電網存儲行業的銅消費量將增加約460萬噸,預計同期銅消費量將增長700萬噸。
花旗納入了關于中國電網需求和在太陽能發電和電動汽車中節約用銅的假設。
與此同時,銅礦供應將加380萬噸。風險和中斷項目可增加500萬噸銅礦的產量,但在基礎市場行情下,部分供應被供應量下降抵消。花旗更新和評估了250多個銅項目,發現雖然這些項目的產能可能在1600萬噸左右,但到2030年,只有500萬噸可能上線。
脫碳將驅動銅需求增加約為700萬噸,預計將超過礦山供應增加月320萬噸,將進一步推動廢銅需求走強。也就是說在基礎市場假設中,廢銅需求將達到320萬噸。
在牛市中,銅消費將實現3.3%的年增速,其中86%將來自脫碳相關的產業。到2030年,脫碳相關的銅消費將增加670萬噸,占總消費增量的75%左右。銅的總需求將增加876萬噸,那時廢銅需求增加量約為490萬噸。
而在此背景下,2021年廢銅(生命周期結束)的回收量可能約為470萬噸,因此增加320萬噸廢銅供應絕非易事。如果無法達到這個數字,或者在往后任何一年出現供應瓶頸,就會出現嚴重的銅短缺。
消費量的不斷上升將在未來幾年推動“廢銅需求”量創下紀錄,同時供應難以滿足不斷上升的需求,可能進一步推高價格。
通過該“廢銅需求“框架,花旗預計,在基礎市場場景下,銅的現貨價格在每噸9200美元,但該價格刺激的供應增加量不足以彌補2023年至2030年出現的銅短缺。銅的供應缺口將從2025年開始擴大,加上投機機構也將看漲銅價,因此花旗預計到2030年銅價上漲至每噸9000美元。
與此同時,在牛市場景中,花旗新框架結果顯示未來10年銅平均價將漲至每噸12000美元,而在熊市下,該價格只有7500美元。
花旗表示,未來十年,周期性波動將繼續影響銅市場,其價格區間將比過去十年高出約每噸2.5萬美元。
短期內看跌銅價
雖然長期看來,花旗預計銅價將上漲,但短期內,該機構認為近期全球對銅的需求走弱可能導致銅價走低。
花旗擔心全球電力、煤炭和天然氣市場的短缺、中國市場回調以及芯片和集裝箱持續短缺造成的制造業縮減將影響全球對銅的需求,另外,近期廢銅需求有所減弱,可能進一步影響銅價。
具體來看,花旗預計未來3-6個月價格將下跌10%以上,至8200美元/噸。
但花旗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從長期來看這將是一個強勁的購買機會。
與此同時,花旗指出,基于冬季天氣和政治因素,持續升級的能源危機有可能將銅價“短期下跌”轉變為“長期、更深的下跌”。